《闻雁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,全诗如下:
故园渺何处?归思方悠哉。
淮南秋雨夜,高斋闻雁来。
这首诗以秋夜听雁鸣为背景,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。
原文翻译
第一句“故园渺何处?”直接点明了对故乡的怀念。这里的“故园”指的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而“渺何处”则表现了对故乡位置的迷茫与遥远感。
第二句“归思方悠哉”,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悠远绵长。“悠哉”二字生动地刻画出这种情感的无尽延伸。
第三句“淮南秋雨夜”,通过描述具体的环境——淮南地区的一个秋雨之夜,营造了一种萧瑟、孤寂的氛围,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。
最后一句“高斋闻雁来”,写的是在这样的夜晚,诗人坐在高斋中听到大雁飞过的叫声。这一声雁鸣打破了夜的寂静,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。
赏析
此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。诗中的“秋雨”、“高斋”、“雁鸣”等元素,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。尤其是那“闻雁来”的瞬间,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体验,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,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。
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凭借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打动人心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身在何处,人对于故乡的记忆和思念都是难以割舍的。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成为人类共通的情感纽带。
通过《闻雁》这首诗,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性本质的理解。这也正是这首诗能够流传至今,并被无数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