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相噓以湿,相濡以沫出自什么书.?】“相噓以湿,相濡以沫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互相扶持、彼此关爱的情景。这句话虽然常见,但许多人对其出处并不清楚。以下是对这句话来源的详细解析。
一、出处解析
“相噓以湿,相濡以沫”出自《庄子·大宗师》。原文如下:
> 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噓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泉水干涸了,鱼儿们被困在陆地上,它们只能用口中的水气互相湿润,用唾液互相滋润,这样的方式虽能维持片刻的生命,却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中自由自在地生活。
二、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相噓以湿,相濡以沫 |
出处 | 《庄子·大宗师》 |
原文 | 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噓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 |
含义 | 形容在困境中互相扶持,但不如各自独立自由。 |
用途 | 多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之情,也带有哲理意味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这句话不仅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,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“顺应自然”的理念。庄子认为,真正的自由在于不被外物所困,回归本真状态。因此,“相忘于江湖”不仅是对鱼的描写,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。
在现代社会中,人们常引用“相濡以沫”来表达夫妻或朋友之间在困难时期的支持与陪伴,而“相噓以湿”则较少被单独使用,更多是作为“相濡以沫”的补充和对比。
四、结语
“相噓以湿,相濡以沫”虽源自两千多年前的《庄子》,但其情感与哲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,既要珍惜彼此的扶持,也要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与独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