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观潮》原文】《观潮》是南宋文学家周密所写的一篇描写钱塘江潮水盛况的散文,语言生动、描写细腻,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们的欢腾景象。本文以“观潮”为题,通过细致的描写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
一、文章
《观潮》全文共四段,分别描述了观潮的时间、地点、潮水的壮观景象以及观潮人群的热烈反应。作者通过对潮水来临时的声势、形态和人们情绪的描写,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震撼力。
文章开头提到“浙江之潮,天下之伟观也”,点明了钱塘江潮的奇特与壮观。接着详细描写了潮水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到来时的景象,包括潮水的形状、声音、速度,以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。最后,作者以“吞天沃日,势极雄豪”来形容潮水的气势,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之情。
二、《观潮》原文及解析对照表
段落 | 原文 | 解析 |
第一段 | 浙江之潮,天下之伟观也。 | 点明主题,强调钱塘江潮的壮观地位。 |
八月十八日,潮怒,涛如雷,声如鼓。 | 描写潮水来时的声音和气势。 | |
第二段 | 既而渐近,银涛雪浪,飞沫溅人。 | 形容潮水靠近时的视觉效果,如银色波浪。 |
舟楫不辨,人声鼎沸,欢呼之声动地。 | 表现潮水带来的震撼和人们的激动情绪。 | |
第三段 | 有巨兽出海,鳞甲闪烁,势若奔雷。 | 用比喻手法形容潮水如巨兽般奔涌而来。 |
震耳欲聋,目眩神迷,人皆失措。 | 再次强调潮水的威力和人们的惊慌。 | |
第四段 | 吾尝登高望之,心旷神怡,意气风发。 | 作者亲身感受潮水的壮丽与振奋。 |
叹曰:“此乃天地之奇,人力不可及也。” | 总结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。 |
三、文章风格与特色
- 语言简练,形象生动:周密善于用比喻和拟人手法,使文字更具画面感。
- 情感真挚,富有感染力:通过对潮水的描写,传达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之情。
- 结构清晰,层次分明:从整体到细节,逐步展开,逻辑性强。
四、总结
《观潮》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经典散文,不仅展示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,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。文章语言优美,结构严谨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。通过阅读此文,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