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晏子治东阿》,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晏子治东阿》是出自《晏子春秋》的一则寓言故事,讲述了齐国大夫晏婴(即晏子)治理东阿时所面临的困境与智慧应对。故事通过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,揭示了“赏罚分明”“以民为本”的治国理念,也反映了当时官场中常见的“表面功夫”与“虚报政绩”的现象。
晏子在治理东阿期间,因坚持公正无私、勤政爱民而受到百姓拥戴,但同时也因不迎合权贵、不搞形式主义,遭到齐景公的责备。晏子解释说,他治理东阿的原则是“赏贤不避仇,罚恶不避亲”,并指出如果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成绩,反而会损害百姓利益。最终,齐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对晏子表示认可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晏子治东阿,三年,景公召而责之曰:“吾闻子之治东阿也,甚善。今寡人闻之,其治乱若此。” |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后,齐景公召见他并责备他说:“我听说你治理东阿很出色,但现在我听说你治理得如此混乱。” |
晏子对曰:“臣请改之。” | 晏子回答说:“臣请求改正。” |
景公曰:“子能改之乎?” | 齐景公问:“你能改正吗?” |
晏子曰:“臣请改之。” | 晏子说:“臣请求改正。” |
景公曰:“子能改之乎?” | 齐景公又问:“你能改正吗?” |
晏子曰:“臣请改之。” | 晏子再次回答:“臣请求改正。” |
景公怒曰:“子居之久矣,而未有善政,何也?” | 齐景公生气地说:“你在那里待了很久,却没有做出什么好的政绩,为什么?” |
晏子对曰:“昔者,吾治东阿也,赋敛不均,民多饥寒;刑罚不中,罪人多冤。臣以忠信事君,以仁义养民,不取于民,不欺于民,故民皆悦而敬之。” | 晏子回答说:“从前我治理东阿时,赋税不公平,百姓大多饥饿寒冷;刑罚不公,罪犯多被冤枉。我以忠诚和信义侍奉君主,用仁义对待百姓,不向百姓索取,也不欺骗百姓,因此百姓都高兴并尊敬我。” |
景公曰:“然则子之政,何以异于前?” | 齐景公问:“那么你的政策,和以前有什么不同?” |
晏子对曰:“臣今之治东阿也,赋敛均平,民无饥寒;刑罚中正,罪人无冤。臣以忠信事君,以仁义养民,不取于民,不欺于民,故民皆悦而敬之。” | 晏子回答说:“我现在治理东阿,赋税公平,百姓没有饥饿寒冷;刑罚公正,罪犯没有冤屈。我仍然以忠诚和信义侍奉君主,用仁义对待百姓,不向百姓索取,也不欺骗百姓,所以百姓都高兴并尊敬我。” |
景公曰:“善!” | 齐景公说:“好!” |
三、文章小结
《晏子治东阿》不仅是一篇关于政治治理的寓言,更是一则反映古代官场生态的故事。晏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“清正廉洁、为民做主”的重要性,同时也警示统治者不要被表面成绩迷惑,应注重实际效果与民心向背。
通过对比晏子前后治理方式的变化,可以看出,真正的治理之道在于“以人为本”,而不是为了迎合上级或博取名声而牺牲百姓的利益。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关注制度建设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