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】为应对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,提升水环境质量,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健康,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了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简称“水十条”)。该计划是我国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,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水污染防治的目标、任务和措施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一、主要
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围绕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原则,从工业、农业、城市生活、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治理方案。其核心内容包括:
- 强化源头防控: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,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达标排放。
- 推进城乡污水处理: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。
-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:推广绿色农业技术,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。
- 改善水生态环境:开展河湖生态修复,保护饮用水水源地。
- 完善法规制度: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,落实排污许可制度。
- 强化科技支撑:鼓励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,提升治污能力。
二、关键指标与任务目标(表格)
序号 | 重点领域 | 主要任务 | 目标/要求 |
1 | 工业污染治理 |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达标排放 | 到2020年,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 |
2 | 城镇污水处理 |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| 到2020年,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% |
3 | 农业面源污染 | 减少化肥、农药使用 | 到2020年,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%以上 |
4 | 饮用水安全保障 |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| 到2020年,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 |
5 | 河湖生态修复 | 开展河湖水系连通与生态修复 | 到2020年,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|
6 | 环保监管机制 | 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 | 实现全国主要河流、湖泊水质实时监控 |
7 | 科技创新支持 | 支持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| 培育一批水处理先进技术企业 |
三、实施成效与展望
自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实施以来,我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,部分重点流域和城市水质明显提升。然而,水污染问题依然复杂,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域,治理难度较大。
未来,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,推动多方协作,强化公众参与,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,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步改善。
结语
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,其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,也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