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宝藏问答 >

《竹石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《竹石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,急!求解答,求别让我失望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8 01:49:49

《竹石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】《竹石》是清代著名画家、诗人郑燮(号板桥)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以竹子和石头为意象,借物抒情,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、刚正不阿的精神品格。要全面理解这首诗的内涵,需要结合其创作背景进行分析。

一、

郑燮生活在清朝中期,当时社会动荡,官场腐败,民生困苦。他本人出身贫寒,曾长期在扬州一带卖画为生,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体会。他的诗文常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,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。

《竹石》虽看似描写自然景物,实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诗中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”两句,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情景,象征着诗人不屈不挠、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。

此外,郑燮也是一位关心民生的官员,他在山东范县任职期间,体察民情,主张清廉自守、为民做主。这种思想也在《竹石》中有所体现,表现出他对理想人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追求。

二、表格:《竹石》的写作背景分析

项目 内容
作者 郑燮(号板桥)
朝代 清代(17世纪末至18世纪)
诗作类型 七言绝句
创作时间 不详,大致为郑燮中年时期(约1730年代)
写作背景 - 清朝中期社会动荡,官场腐败
- 诗人出身贫寒,生活困顿
- 曾任地方官,关心民生
- 诗风注重现实,借物抒情
主题思想 表达坚韧不拔、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
艺术特色 借物喻人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
社会意义 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理想追求与社会责任感
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《竹石》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人生理想的写照。它体现了郑燮在艰难处境中坚持自我、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,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