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束之高阁成语解释】“束之高阁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将某物或某事放置在高处,不再使用或关心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,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正式文章中。下面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总结。
一、成语解释
成语名称:束之高阁
拼音:shù zhī gāo gé
释义: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,比喻把事情或意见搁置一边,不再过问或处理。也可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不重视、不采纳。
出处:最早见于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今虽有此,犹未足为美,当更思之,以备他日之用。若束之高阁,则无益于世。”
近义词:置之不理、弃置不用、冷落一旁
反义词:重视、关注、加以利用
二、使用场景
场景类型 | 使用示例 |
工作/学习 | 这个方案虽然不错,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,只能先束之高阁。 |
日常生活 | 他曾经的梦想被现实压垮,最终束之高阁。 |
文学作品 | 旧时的典籍被束之高阁,无人问津。 |
政治/管理 | 某些政策因争议过大,被政府暂时束之高阁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误用对象:该成语多用于抽象事物(如计划、想法、政策等),不宜用于具体物品。
2. 语境搭配: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,避免生硬堆砌。
3. 情感色彩:带有一定消极意味,表示忽视或放弃,使用时需注意语气。
四、总结
“束之高阁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寓意明确的成语,适用于多种场合。它不仅表达了对某事的忽略,也隐含了某种无奈或遗憾的情绪。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束之高阁 |
拼音 | shù zhī gāo gé |
释义 | 把东西放在高处,比喻搁置不管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近义词 | 置之不理、弃置不用 |
反义词 | 重视、关注 |
使用场景 | 工作、生活、文学、政治等 |
注意事项 | 不宜用于具体物品,注意语境搭配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束之高阁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