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言文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】《孟母断织》是出自《列女传》中的一则典故,讲述了孟子幼年时因贪玩而逃学,其母为了教育他,以“断织”为喻,告诫他学习如织布,必须持续不断,否则前功尽弃。这则故事体现了孟母教子有方、重视教育的精神。
以下是对《孟母断织》的原文与翻译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,便于理解与查阅。
一、
《孟母断织》是关于孟子母亲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教导儿子勤奋学习的故事。孟子在学习过程中因贪玩而中途辍学,孟母看到后,没有直接责骂,而是用“断织”的方式让他明白:学习如同织布,不能半途而废,否则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。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孟母的智慧和耐心,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“言传身教”的重要性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“学何所至?” | 孟子小时候,刚学完回家,孟母正在纺纱,便问他:“你学到哪里了?” |
曰:“自若也。” | 孟子回答:“和以前一样。” |
孟母怒,以刀断其织。 | 孟母很生气,用刀割断了正在织的布。 |
曰:“子之学,若吾织丝,积缕而成之。今子弃之,不犹乎?” | 她说:“你的学习,就像我织布,一点一点积累起来。现在你放弃它,不就像这样吗?” |
孟子惧,遂勤学。 | 孟子感到害怕,于是开始勤奋学习。 |
三、总结
《孟母断织》虽然篇幅短小,但寓意深刻。它不仅是对孟子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一个典范。孟母以“断织”为喻,巧妙地传达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,这种教育方式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
通过此故事,我们可以体会到:学习贵在坚持,任何成就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努力。同时,家长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列女传》或其他古代教育故事,欢迎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