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谁提出的】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遗传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,它解释了DNA分子中四种碱基(腺嘌呤A、胸腺嘧啶T、鸟嘌呤G和胞嘧啶C)如何通过氢键相互配对。这一原则对于理解DNA的结构与复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。
该原则最早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·沃森(James Watson)和弗朗西斯·克里克(Francis Crick)在1953年提出,并基于罗莎琳德·富兰克林(Rosalind Franklin)和莫里斯·威尔金斯(Maurice Wilkins)提供的X射线衍射数据进行推导。虽然富兰克林的研究为DNA结构提供了关键证据,但她并未直接参与提出互补配对原则。
互补配对原则的核心内容是:腺嘌呤(A)总是与胸腺嘧啶(T)配对,鸟嘌呤(G)总是与胞嘧啶(C)配对,反之亦然。这种配对方式确保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和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。
表格: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人物与贡献
| 人物 | 国籍 | 贡献说明 |
| 詹姆斯·沃森 | 英国 | 与克里克共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,并明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。 |
| 弗朗西斯·克里克 | 英国 | 与沃森共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,推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建立。 |
| 罗莎琳德·富兰克林 | 英国 | 提供关键的X射线衍射数据,为DNA结构研究奠定基础,但未直接参与互补配对原则的提出。 |
| 莫里斯·威尔金斯 | 英国 | 与富兰克林合作研究DNA结构,提供实验支持,协助沃森和克里克完成模型构建。 |
备注:
尽管沃森和克里克因发现DNA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,但富兰克林的贡献长期被忽视,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广泛认可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