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宠绥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宠绥”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语,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。它由“宠”与“绥”两个字组成,分别有其独特的含义。下面将对“宠绥”的意思进行总结,并结合其来源进行分析。
一、宠绥的意思
字 | 含义 | 在“宠绥”中的解释 |
宠 | 受到宠爱、恩遇 | 表示受到尊贵、优待 |
绥 | 安抚、安定 | 表示安抚、使人心安 |
整体意思:
“宠绥”意为“受到恩宠并得到安抚”,常用于表达一种被尊重、被关怀的状态,多见于古代君主对臣子的恩赐或对百姓的安抚政策。
二、宠绥的来源
“宠绥”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文献,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等,后在汉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逐渐使用。其语义多与政治、礼仪有关,体现了古代社会中“礼治”与“仁政”的思想。
文献 | 出处 | 内容简述 |
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 | “天命靡常,惟德是辅;君子万年,永锡尔类。” | 虽未直接出现“宠绥”,但表达了上天对有德者的庇佑,与“宠绥”理念相近。 |
《尚书·大禹谟》 | “皇天既付中国民,越厥疆土于先王,肆予小子,嗣尔服,惟尔之祖,实式典之,以成我一人之德。” | 强调君主应以德治国,安抚百姓,体现“绥”的精神。 |
汉代辞赋 | 如司马相如、扬雄等人的作品 | 常用“宠绥”形容君主对臣民的恩惠与关怀。 |
唐宋诗词 | 如杜甫、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| 多用于描写朝廷对百姓的恩泽与安抚。 |
三、现代使用情况
在现代汉语中,“宠绥”已较少使用,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,主要出现在古文研究、文学赏析或历史类文章中。其意义也多被引申为“受宠且安稳”,带有褒义色彩。
四、总结
“宠绥”一词源于古代文献,意为“受到恩宠并得到安抚”,常用于描述君主对臣民的关怀或国家对百姓的治理方式。其来源广泛,涵盖先秦至唐宋时期的经典文本,体现了古代社会对“德治”与“仁政”的重视。
项目 | 内容 |
含义 | 受到恩宠并得到安抚 |
来源 | 先秦至唐宋文献 |
使用场合 | 古文、诗词、历史研究 |
现代应用 | 较少,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 |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宠绥”在具体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运用,可结合相关文献深入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