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宝藏问答 >

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

2025-10-01 09:07:19

问题描述:

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,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,帮个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1 09:07:19

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其中“里仁篇”是《论语》的第四篇,主要探讨“仁”的内涵与实践方式。本篇强调“仁”是道德修养的核心,提倡以仁心待人、以德治世。

以下是对《论语·里仁篇》的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的整理总结,并附上表格形式的对比,便于理解与学习。

一、原文及翻译总结

1. 子曰:“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”

孔子说:“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。选择不与仁德相处的人,怎么能算有智慧呢?”

2. 子曰: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”

孔子说:“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地爱一个人,也才能正确地憎恨一个人。”

3. 子曰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

孔子说:“如果立志于仁德,就不会做坏事。”

4. 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”

孔子说:“富贵是人们所向往的,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得,就不应该去享有。”

5. 子曰: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

孔子说:“君子即使在一顿饭的短时间内也不会违背仁德,在匆忙或困顿的时候,也会坚持仁德。”

6. 子曰:“吾未见好仁者,恶不仁者。好仁者,无以尚之;恶不仁者,其善盖寡矣。”

孔子说:“我没见过真正喜爱仁德的人,也没有见过真正厌恶不仁的人。喜欢仁德的人,是最值得推崇的;而厌恶不仁的人,他的善行可能不多。”

7. 子曰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

孔子说:“人的过错,各有其类别。观察一个人的过错,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具备仁德。”

8. 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
孔子说:“早上明白了道理,即使晚上死去也值得。”

9. 子曰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
孔子说:“士人立志追求大道,却以穿得不好、吃得差为耻辱,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他讨论大道。”

10. 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
孔子说:“君子明白的是义理,小人明白的是利益。”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
子曰:“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” 孔子说:“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。选择不与仁德相处的人,怎么能算有智慧呢?”
子曰: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” 孔子说:“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地爱一个人,也才能正确地憎恨一个人。”
子曰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 孔子说:“如果立志于仁德,就不会做坏事。”
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” 孔子说:“富贵是人们所向往的,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得,就不应该去享有。”
子曰: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 孔子说:“君子即使在一顿饭的短时间内也不会违背仁德,在匆忙或困顿的时候,也会坚持仁德。”
子曰:“吾未见好仁者,恶不仁者。好仁者,无以尚之;恶不仁者,其善盖寡矣。” 孔子说:“我没见过真正喜爱仁德的人,也没有见过真正厌恶不仁的人。喜欢仁德的人,是最值得推崇的;而厌恶不仁的人,他的善行可能不多。”
子曰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 孔子说:“人的过错,各有其类别。观察一个人的过错,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具备仁德。”
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 孔子说:“早上明白了道理,即使晚上死去也值得。”
子曰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 孔子说:“士人立志追求大道,却以穿得不好、吃得差为耻辱,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他讨论大道。”
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 孔子说:“君子明白的是义理,小人明白的是利益。”

三、结语

《论语·里仁篇》集中体现了孔子对“仁”的重视,强调仁德是人生的根本。通过学习和实践仁德,不仅可以提升个人修养,还能影响他人,构建和谐社会。本篇语言简练,思想深刻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