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】一、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、以口头传统、表演艺术、社会实践、仪式、节庆活动、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、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为表现形式的文化遗产。它不依赖于物质载体,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承而延续。
与有形的文物不同,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的是“活态传承”,即通过人的行为、语言、技艺等方式传递给下一代。这类遗产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,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3年起启动了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,并设立了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和“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、以口头传统、表演艺术、社会实践、仪式、节庆活动、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、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为表现形式的文化遗产。 |
特点 | 1. 活态传承 2. 依赖于人的行为和经验 3. 与特定社区或群体密切相关 4. 具有文化多样性和历史价值 |
分类(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) | 1.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2. 表演艺术 3. 社会实践、仪式和节庆活动 4.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. 传统手工艺 |
保护意义 | 1. 维护文化多样性 2. 增强文化认同感 3. 促进可持续发展 4. 传承民族智慧和历史记忆 |
保护方式 | 1. 记录与研究 2. 教育与传播 3. 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4. 社区参与和传承人培养 |
典型案例 | 中国:京剧、书法、端午节、中医针灸等 韩国:宗庙祭礼乐、盘索里 法国:普罗旺斯地区民间音乐 |
三、结语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未来发展的文化根基。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,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。通过教育、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,我们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得以延续,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