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人常说身无长物指的是】“身无长物”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简朴、家境贫寒,或者指人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多余的财物。这个成语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其含义虽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一、成语释义
“身无长物”字面意思是“身体上没有多余的东西”,引申为“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”。这里的“长物”并非指身体上的器官,而是指多余的、不必要之物,如钱财、衣物、器具等。
在古代,“身无长物”不仅是一种物质状态的描述,也常常与人的品德、志向联系在一起,象征着清廉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出处 | 文献名称 | 作者/出处背景 |
《晋书·王恭传》 | 《晋书》 | 王恭出身名门,但生活简朴,曾说“吾若能得一束帛,便足矣”,后人称其“身无长物”。 |
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 | 《世说新语》 | 刘义庆记载了东晋名士的言行,其中提到“身无长物”的典故,用于形容人清贫而不失节操。 |
《红楼梦》 | 曹雪芹 | 贾宝玉虽出身富贵,但对世俗之物不感兴趣,常被形容为“身无长物”。 |
三、引申意义
1. 生活简朴:强调不追求奢华,过着朴素的生活。
2. 清高自持:表示不贪图富贵,有高尚的道德情操。
3. 志向远大:有时也暗示一个人胸怀大志,不拘泥于眼前利益。
四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语境中,“身无长物”已不再局限于描述经济状况,更多地用于形容一个人精神上的“空无一物”,即缺乏物质积累或社会地位,但也可能意味着内心的充实与自由。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身无长物 |
字面意思 | 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 |
引申含义 | 生活简朴、清贫、志向高远、品德高尚 |
出处 | 《晋书》《世说新语》等 |
用法 | 描述个人生活状态或精神境界 |
现代意义 | 可指物质匮乏,也可指精神富足 |
文化内涵 | 体现古人对清廉、淡泊生活的推崇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身无长物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物质世界的反思。在今天,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,思考如何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