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右军好学原文和译文】王羲之,字逸少,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,被后人尊为“书圣”。他不仅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深厚,更以勤奋好学、谦虚进取的精神著称。《右军好学》是记载其学习精神的一则小故事,虽篇幅不长,但内容精炼,寓意深远。
一、原文
>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,大将军(王敦)尝居内,见右军在帐中,有老姥坐,面甚黑,衣裳弊恶。右军问曰:“此何人?”答曰:“妾,张氏妇也。”又问:“何以在此?”曰:“我儿与右军同学,今来省之。”右军曰:“尔儿名谁?”曰:“名修。”右军曰:“吾与尔儿同日生,亦同日死。”因出怀中药,与之服。后数日,母子俱亡。时人皆以为异。
二、译文
王羲之年仅十岁的时候,大将军王敦曾经住在内室。他看到王羲之在帐中,有一位老妇人坐在那里,面容黝黑,衣着破旧。王羲之问她:“这是什么人?”老妇人回答说:“我是张氏的妻子。”王羲之又问:“你怎么会在这里?”她说:“我的儿子和右军是同学,今天来看望他。”王羲之问:“你儿子叫什么名字?”她回答:“叫张修。”王羲之说:“我和你儿子同一天出生,也应当同一天死去。”于是从怀里拿出药来给她服用。几天后,母子二人一同去世。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件事很奇怪。
三、总结与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人物 | 王羲之(右军)、张氏妇、张修 |
背景 | 东晋时期,王羲之年幼时 |
事件 | 王羲之遇到一位老妇,得知其子张修与自己同年生,便赠药,结果母子相继去世 |
寓意 | 表现王羲之的善良与仁厚,以及对生命的尊重;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,反映古人对命运的敬畏 |
意义 | 虽然故事带有传说色彩,但它体现了王羲之从小就有同情心和责任感,为他后来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奠定了人格基础 |
四、结语
《右军好学》虽是一则简短的小故事,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。它不仅展现了王羲之早年的善良与智慧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。通过这则故事,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王羲之的品格,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处事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