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凤鸣歧山是什么意思】“凤鸣歧山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,常用于象征祥瑞、盛世或贤才的出现。这个词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,还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。
一、
“凤鸣歧山”最早见于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岗;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这句诗描绘了凤凰在高山上鸣叫、梧桐树在朝阳中生长的景象,象征着吉祥与太平盛世的到来。
后世将“凤鸣歧山”引申为:贤人出仕、圣主兴邦、天下太平的吉兆。尤其是在古代帝王登基或国家安定之时,常以“凤鸣岐山”来形容盛世的开端。
此外,“凤鸣歧山”也常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在合适的时机崭露头角,如诸葛亮在隆中时便有“卧龙”之称,其后来出山辅佐刘备,正是“凤鸣歧山”的一种体现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 |
字面意思 | 凤凰在岐山鸣叫 |
象征意义 | 吉祥、盛世、贤才出世、太平之兆 |
历史背景 | 周朝兴起时期,周文王、周武王时期 |
引申含义 | 贤人得遇明主、国运昌盛、人才辈出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文学、历史、教育等领域,表达对美好时代的期望 |
相关人物 | 周文王、周武王、姜子牙、诸葛亮等 |
使用场景 | 文章标题、诗词引用、历史评价、励志语录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凤鸣歧山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社会、贤才涌现和盛世来临的美好寄托。了解这一典故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与历史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