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具答之的具是通假字吗】在古文学习中,常常会遇到一些字词的用法让人感到困惑。例如“具答之”的“具”是否为通假字?本文将从字义、用法及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。
一、问题解析
“具答之”出自《桃花源记》: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‘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’”
其中,“具答之”中的“具”字,常被误认为是通假字,但实际并非如此。
二、字义分析
- “具”的本义:表示“详细、完备”。如“具言”即“详细地说”。
- “答”:回答、答复。
- “之”:代词,指代前面提到的内容或人。
因此,“具答之”应理解为“详细地回答他(或它)”。
三、是否为通假字?
结论:不是通假字。
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因音同或音近而临时借用其他字的现象。例如“蚤”通“早”,“说”通“悦”。
而“具”在此处并无音同或音近的字可替代,且其意义明确,无需通假。
四、相关字词对比表
字 | 本义 | 引申义 | 是否通假 | 例句 | 解释 |
具 | 完备、齐全 | 详细、详尽 | 否 | 具答之 | 详细地回答 |
答 | 回答 | 应对 | 否 | 具答之 | 回答 |
之 | 代词 | 往、到 | 否 | 具答之 | 指代前面的内容 |
五、总结
“具答之”的“具”并不是通假字,而是表示“详细、完备”的意思。在《桃花源记》中,“具答之”意为“详细地回答他(或它)”,语义清晰,符合古文用法。学习古文时,需结合上下文和字义综合判断,避免简单归类为通假字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文词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