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胜天半子的典故是什么】“胜天半子”这一说法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经典情节,具体出自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时的一段故事。这个典故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命运、天意或强大对手时,凭借智慧和努力,取得看似不可能的胜利。
一、典故总结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与司马懿长期对峙于五丈原。诸葛亮虽才华横溢,但因病重,最终在五丈原去世。临终前,他留下了一个“锦囊妙计”,让杨仪等人按照他的指示行事,成功撤军,并设下伏兵,使得司马懿误以为有埋伏而不敢追击。这一举动被后人称为“胜天半子”。
“胜天半子”的含义是:在看似无法改变的命运面前,通过智慧与策略,赢得了一线生机或转机,仿佛“战胜了天命一半”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出处 | 《三国演义》(第103回) |
主要人物 | 诸葛亮、司马懿 |
时间背景 | 三国时期,蜀汉与曹魏对峙期间 |
故事核心 | 诸葛亮临终前设下计谋,成功撤军并迷惑司马懿 |
典故含义 | 在命运面前,以智慧和策略赢得一线生机 |
后世引申 | 常用于形容人面对逆境时的智慧与坚持 |
文化影响 | 成为中华文化中“智胜天命”的象征之一 |
三、结语
“胜天半子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韧性,也提醒我们: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,只要用心思考、勇敢行动,就有可能打破命运的束缚,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