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什么意思】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”是一句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的古文,原句为:“兄弟既具,和乐且孺。宜兄宜弟,令仪令色,小心翼翼,昭假迟迟,上帝临女,无贰尔心。”后来在《礼记·乐记》中也有引用:“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”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欢乐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,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激动。
一、
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”字面意思是:手在舞动,脚在跳跃。它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情绪激动、欢快或庆祝时的身体动作,表现出一种自然流露的喜悦之情。这一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因高兴、兴奋而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,从而做出夸张的动作。
该词语源于古代经典文献,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色彩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欢庆、庆祝或情绪高涨时的表现,也可以用于描写舞蹈、表演等场景中的动态美感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答案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、《礼记·乐记》 |
原意 | 手在舞动,脚在跳跃,形容人因喜悦而身体动作频繁 |
现代用法 | 形容人因高兴、兴奋而手舞足蹈;也可用于描述舞蹈或表演场景 |
文化意义 | 反映古人对情感表达的重视,体现传统文化中“乐”的精神 |
使用场景 | 庆祝活动、喜庆场合、艺术表演、文学描写等 |
同义表达 | 手舞足蹈、欢欣鼓舞、欣喜若狂、雀跃不已 |
注意事项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,口语中较少使用 |
三、结语
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”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,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的真实表达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我们不再常用这样的古文表达方式,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共鸣依然值得我们去体会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