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醉翁亭记原文】《醉翁亭记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,收录于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,是其代表作之一。文章以“醉翁”自号,借景抒情,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、与民同乐的豁达情怀,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忧。
一、
《醉翁亭记》全文共四段,结构清晰,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。文章通过描写滁州西南的醉翁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,以及作者与宾客在亭中饮酒、赏景的情景,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。
1. 介绍醉翁亭的地理位置、命名由来及作者的“醉翁”身份。
2. 描绘醉翁亭周围的山林景色,突出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的主题。
3. 第三段:叙述游人来往、宴饮欢乐的场景,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。
4. 第四段:点明作者虽醉但心不醉,表达对仕途浮沉的超然态度。
二、原文节选与解析(表格形式)
| 原文句子 | 翻译 | 解析 |
| 环滁皆山也。 |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。 | 开篇点明地理环境,为后文铺垫。 |
| 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。 | 西南方向的群峰,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。 | 描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风光。 |
|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 | 远远望去,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。 | 引出主要景点——琅琊山。 |
| 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,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酿泉也。 |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,渐渐听到水声潺潺,从两峰之间流出来的,是酿泉。 | 通过听觉引出水源,增强画面感。 |
| 酿泉旁有亭曰“醉翁亭”,因以为名。 | 酿泉旁边有一座亭子叫“醉翁亭”,因此以此命名。 | 说明“醉翁亭”名称的来源。 |
| 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号曰“醉翁”也。 | 喝一点就醉,而且年纪最大,所以自号为“醉翁”。 | 表达作者的洒脱与自嘲。 |
| 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 | 醉翁的意图不在喝酒,而在欣赏山水之间。 | 点明文章主旨,体现作者的闲适心境。 |
| 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 | 欣赏山水的乐趣,心中有所体会,寄托在酒中。 | 抒发情感,深化主题。 |
三、文章风格与思想内涵
《醉翁亭记》语言简练流畅,意境深远,既有浓厚的自然之美,又有深厚的人文情怀。欧阳修通过这篇散文,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,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、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。
文章虽以“醉”为题,实则“醉”中有清醒,体现出作者对人生、仕途的深刻思考。这种“醉”不仅是身体上的醉,更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。
四、结语
《醉翁亭记》作为一篇经典散文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,更因其蕴含的哲理与情感。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文人对自然的向往、对生活的热爱,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