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烛之武退秦师有哪些是判断句和状语后置句】《烛之武退秦师》是《左传》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,讲述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,凭借智慧与口才说服秦穆公撤军的故事。这篇文章语言精炼、结构严谨,在文言文中具有代表性。本文将对《烛之武退秦师》中的判断句和状语后置句进行梳理总结。
一、判断句
判断句是文言文中用来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判断关系的句子,通常通过“也”、“者……也”等结构来表示。
| 句子 | 判断句类型 | 解析 |
|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“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” | 无明显判断标志 | 此句为陈述句,非判断句 |
| 烛之武辞曰:“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” | “也”作判断 | “臣之壮也”意为“我年轻的时候”,“也”表判断 |
| 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过也。 | “也”作判断 | “是寡人之过也”即“这是我的过错”,“也”表判断 |
| 非常之谋难为,始皇之志未尽,秦王之怒未息。 | “非……也” | 表示否定判断,“非常之谋难为”即“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计划” |
二、状语后置句
状语后置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,即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后,以强调动作发生的条件、方式、时间等。常见结构包括“于……”、“以……”、“乎……”等。
| 句子 | 状语后置结构 | 原句结构 | 释义 |
|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| “于郑伯”后置 | “佚之狐言郑伯曰” | 向郑伯说 |
| 烛之武退秦师 | 无明显状语后置 | —— | 主谓结构 |
|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| “于君”后置 | “若亡郑而有益君” | 对您有利 |
|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| “为晋君”后置 | “且君尝赐晋君矣” | 并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|
| 何厌之有 | “之”前置 | “有何厌” | 有什么满足的?(宾语前置) |
| 夜缒而出 | “夜”后置 | “夜缒而出” | 在夜里用绳子吊下去 |
三、总结
《烛之武退秦师》作为一篇经典文言文,不仅内容生动,而且在语法结构上也颇具研究价值。从判断句来看,主要通过“也”字来表示判断关系;从状语后置句来看,多采用“于”、“以”等介词结构,将状语置于动词之后,形成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。
掌握这些文言文语法现象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,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。
表格汇总:
| 类型 | 例子句子 | 说明 |
| 判断句 | 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 | “也”表判断 |
| 判断句 | 是寡人之过也 | “也”表判断 |
| 状语后置 |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| “于君”后置 |
| 状语后置 |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| “于郑伯”后置 |
| 状语后置 | 夜缒而出 | “夜”后置 |
| 状语后置 |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| “为晋君”后置 |
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文言句式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